本文作者
- admin
- 圈主
- 樓主
Ta的圈貼
貴州省“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
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的通知
黔府辦函〔2021〕8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將《貴州省“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0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貴州省“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
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可持續利用,著力構建貴州林業草原發展新格局,根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國家、省重要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十三五”林業草原發展回顧
“十三五”時期,全省林草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三五”奮斗目標,為構筑“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節?主要成績與做法
一、國土綠化深入推進
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為契機,全力推進《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森林擴面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國土綠化,森林質量不斷提高,生態功能不斷增強,綠色優勢愈加明顯。累計完成營造林2988萬畝,森林經營3000萬畝,治理草地14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50%提升至2020年的61.51%,年均增速全國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8%,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3.23%,森林蓄積量從2015年的4.7億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6.09億立方米,增幅達29.57%。退耕還林和治理石漠化面積均居全國第一,全省共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1465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5234平方公里。堅持在每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開展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義務植樹活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參加,為全國首創。創新開展“e綠黔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為貴州打造了綠水青山的亮麗名片。
二、資源保護全域加強
在全國率先持續開展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加大涉林案件查處力度,涉林案件線索核實率、行政案件查結率、刑事案件移送率、行政案件處罰執行率均達到99%以上。積極推動森林資源“一張圖”動態管理,出臺實施《貴州省濕地保護條例》《貴州省古樹名木大樹保護條例》《貴州古茶樹保護條例》等規章制度,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綠盾行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問題整改,及時銷號。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3483.45萬畝,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66處,世界自然遺產總數全國第一。全面啟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完成預案編制上報,調出矛盾地塊4.7萬個,其中礦業權1730個。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51.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率達到95%,古樹名木大樹保護率達到100%,草畜平衡占比達到65%,松材線蟲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除治率達到100%,森林火災受害率0.0059‰、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0.167‰,均遠低于國家控制指標。
三、生態扶貧成效顯著
全面落實涉林惠民政策,安排生態護林員18.28萬名,直接帶動5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生態護林員及帶動脫貧人口數量全國第一。新一輪退耕還林累計惠及貧困農戶47萬戶170萬人,通過退耕還林補助人均增收1666元。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實現與國家公益林并軌,共下達中央和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45.4億元,惠及項目區350萬貧困戶,戶均增收1297元。省林業局共投入林草建設資金7.72億元,助推定點幫扶的冊亨縣提前脫貧出列。全面完成食用野生動物養殖退出,1706戶養殖戶平穩退出,存欄動物219.6萬只(條)全部處置完畢,共兌現養殖戶退出補償資金1.767億元,兌現率達100%,未出現養殖戶返貧現象。
四、林業產業高速發展
2019年以來,按照省委發展12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總體部署,采取超常規措施,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其中,竹、油茶、花椒、皂角種植面積達到975萬畝、產值160億元,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達到2203萬畝、產值400億元。建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90處,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8家,省級龍頭企業202家,壯大大方天麻、織金竹蓀、天柱油茶、桐梓方竹筍、安順金刺梨等一批林產品優勢品牌,建成貴州林產品體驗中心和信息發布平臺,完善林產品線上線下營銷網絡。林業、衛生健康、民政、中醫藥管理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3378億元,比2015年增長203%。
五、林業改革不斷深化
完成全省林業機構改革,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草原監管等職能劃入林業部門。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全省105個國有林場全部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在全國率先出臺《貴州省國有林場條例》,國有林場改革經國家驗收評價為“優”。持續深化林權配套改革,抵押貸款、政策性森林保險、林木收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業合作組織建設等改革取得新突破。林業產業、投資及扶貧綜合統計制度經貴州省統計局批準實施,為全國首創。啟動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完成試點任務4.38萬畝。2020年9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實行林長制的意見》,我省成為全國先行先試的省份之一。
六、支撐能力逐步提升
啟動核桃、刺梨、油茶、木質菌材林、鐵皮石斛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示范等重大專項課題,建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省級科技平臺2個,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11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國有林場危舊房289戶,強化51個基層標準化林業站、36個木材檢查站、44個林業科技推廣站設施設備建設,完成全省林業有害生物國家級中心測報點能力提升建設,新建國家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8個,新增審(認)定林木良種33個、特色種質資源規模化繁育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基地23家。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到70%。
七、投融資渠道積極拓寬
大力爭取國家財政投入,累計落實中央和省級林業財政資金418.01億元,較“十二五”時期的200.45億元增長108.5%。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切實拓寬投資渠道,以林權收儲、林權抵押擔保等模式,鼓勵各類資本進入林業領域。建立省級林業項目庫,謀劃儲備各類林業投資項目400余個。國家儲備林項目融資放款規模全國第一,自2019年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以來,全省獲銀行授信99個,授信面積695.09萬畝,累計融資505億元,已完成建設面積200萬畝。“十三五”期間,全省林業投資累計992.36億元,其中:中央資金317.32億元、省級資金100.69億元、市縣級資金90.24億元、國內貸款投資262.17億元、利用外資0.37億元、自籌資金55.79億元、其他社會資金165.78億元。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質量不高,生態效益未能充分發揮
全省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4078.5萬畝,占森林面積的28.5%;中幼齡林7100.2萬畝,占喬木林面積的70.9%;林地質量等級Ⅲ級、Ⅳ級占林地面積的92.5%。人工林組成樹種以馬尾松、杉木為主,樹種單一。森林生態功能為中等及以下的面積占森林面積的95.8%,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抵御自然災害等生態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二、林業產業欠發達,經濟效益亟待提高
林業產業基礎薄弱,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效益不高,單位面積產值與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林產品精深加工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主體不強,品牌效應低,市場競爭力弱,投入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用材林單位面積蓄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5%。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中,粗放式使用比重占50%以上,森林資源未得到高效利用。與林地條件相近省區相比,我省林業總產值處于中下游水平,林下經濟平均畝產值僅分別為江西、福建、浙江的31%、41%、48%。2020年我省林地面積是福建林地面積的1.12倍,而林業總產值僅為福建的51%,豐富的資源稟賦與林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不相匹配。
三、供給結構不合理,市場潛力有待開拓
木材供給以馬尾松、杉木等中小徑材為主,珍貴樹種、鄉土樹種大徑材供給嚴重不足。一些地方不注重區域特色,盲目發展同類林產業,導致林產品同質化競爭,產品滯銷或價低傷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優質林產品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森林體驗、森林食品等新業態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開拓。
四、支撐保障能力弱,發展基礎急需夯實
林區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新一輪機構改革后,基層林業部門被弱化,機構人員減少,履行森林防火職能壓力大。部分林業干部職工存在工作能力不足、責任擔當不夠、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基層缺乏技能型人才,現有人員缺乏專業基礎知識,常規技能培訓少。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能力不強,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總體偏低。
五、宜林地資源不足,造林地塊難以落實
“十三五”時期,全省通過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已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荒地,剩下石山地和半石山地、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地塊零星分散,立地條件和交通條件極差,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2020年,國家4部委(局)對退耕還林提出了新的要求,除陡坡耕地中的基本農田可以實施退耕還林外,其他被列為基本農田保護的地類一律不允許實施退耕還林;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明確規定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使造林地塊落實難度進一步加大。
第二章?“十四五”林業草原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是貴州林業草原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重要轉型期,是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的加速期,林草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第一節?新征程新機遇
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賦予林草工作新使命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考察,要求貴州“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還強調,“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貴州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賦予了林草工作新使命,為我省高質量推進林草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明晰了目標路徑、注入了強大動力。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國土綠化開辟新空間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相繼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全面部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省委、省政府出臺《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為貴州鄉村振興明確了工作路徑。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后,全省林草工作重點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改善鄉村人居生態環境、培育鄉村綠色產業,落實“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將成為林草工作的努力方向。社區綠化、村寨綠化、庭院綠化為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開辟了新的空間。
三、全面推行林長制為保護林草資源提供新機制
2020年9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實行林長制的意見》,標志我省林長制工作初步完成省級頂層設計,正式進入組織實施階段。全面推行林長制,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使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責任由林草部門提升到黨委政府,落實到黨政領導,使林草資源保護發展責任制得到突破和升級。通過建立林長會議、信息公開、工作督察、投入保障、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將有利于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中力度不夠、責任不實等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夯實林草部門基層建設,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四、國家儲備林建設為林業投融資多元化探索新模式
全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任務面積1098萬畝,計劃總投資604.42億元。各市(州)在國儲林建設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盤州市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機制,引進大連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78天完成國儲林PPP項目建設,開創了我省PPP模式建設國儲林項目先河,為其他地區開展國儲林建設提供了成功經驗。畢節市的“1+8”、遵義市的“1+11”建設模式實現了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受益,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林業投融資經驗模式,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