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石楠 (學名:Photiniaxfraseri)是薔薇科石楠屬雜交種的統r稱,為常綠小喬木,株高4-6米,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披針形,春季新葉紅艷,夏季轉綠,秋、冬、春三季呈現紅色,霜重色逾濃,低溫色更佳。做行道樹,其桿立如火把;做綠籬,其狀臥如火龍;修剪造景,形狀可千姿百態,景觀效果美麗。 紅葉石楠因其新梢和嫩葉鮮紅而得名。常見的有紅羅賓和紅唇兩個品種,其中紅羅賓的葉色鮮艷奪目,觀賞性更佳。春秋兩季,紅葉石楠的新梢和嫩葉火紅,色彩艷麗持久,極具生機。在夏季高溫時節,葉片轉為亮綠色,給人清新涼爽之感覺。紅葉石楠因其鮮紅色的新梢和嫩葉而得名,其栽培變種很多。
形態特征
常綠灌木,高1~2米,株形緊湊。
常綠小喬木,高度可達12M,株形緊湊。春季和秋季新葉亮紅色。花期4-5月。梨果紅色,能延續至冬季,果期10月。
全世界約有60種,主要產于亞洲東南部、東部和北美州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花木界常見的紅葉石楠有三個品種:紅羅賓(RedRobin)紅唇(RedTip) 由石楠(PH.serrulata)與光葉石楠(PH.glabra)雜交而成,是主要流行品種。 魯賓斯(Rubens) 由日本園藝家從光葉石楠中選育而成,株型較小,一般高3M左右。葉片相對較小,一般為9CM左右。葉片表面的角質層教薄,葉色亮紅但亮度程度不如'紅羅賓'。耐寒能力強,最低可達-18℃,適合在黃河流域以南的地區栽植。
生長環境
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濕。
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性強,能耐最低溫度-18℃。喜強光照,也有很強的耐蔭能力。適宜各類中肥土質。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鹽堿性和耐干旱能力。不耐水濕。紅葉石楠生長速度快,萌芽性強,耐修剪,易于移植,成形。
進入冬季休眠期后,在園林工程應用中,對紅葉石楠應采取以下四個方面措施進行養護。
1.防凍土傷根凍土層容易造成植株生理干旱引起死亡。對栽種在冬季有凍土層地區的紅葉石楠,特別是當年種植的應進行土壤防凍,保護根系。通常是在產生凍土層之前的半個月前,進行地表覆蓋,以保持土溫。
2.病蟲害防治主要是清理病枝、蟲枝、枯枝等病蟲越冬寄主,以減少來年的病蟲害。
3.冬肥施用為保證來年春梢的長勢強勁和觀賞效果,在當年12至來年1月中旬,結合松土施用冬肥一次。肥料以含氮量較高的復合肥為宜,用量為每平方米40克左右。
4.修剪紅葉石楠的萌動期早,一般在2月底前就開始萌芽。為了提高春季新梢萌發的一致性和緊密度,達到觀賞的最佳效果,按不同產品的用途要求在1月份進行相應的輕度修剪。由于紅葉石楠應用的地域范圍廣泛,相應的冬季養護時間及措施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移栽養護
1.種苗移栽。種苗移栽的時間一般在春季3 -4月和秋季10 - 11月,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來決定。定植間距要根據留圃時間和培育目標而定。如計劃按培育1年生小灌木出售,株距以35厘米x 35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為宜,每畝約3 000株。
種苗移栽時,要小心除去包裝物或脫去營養缽,保證根系土球完整,定點挖穴;用細土堆于根部,并使根系舒展,輕輕壓實。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
2.栽培管理。在定植后的緩苗期內,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如遇連續晴天,在移栽后3 -4天要澆1次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澆1次水;如遇連續雨天,要及時排水。約15天后,種苗度過緩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個月施1次尿素,用量約5千克/畝,夏季和秋季每半個月旋1次復合肥,用量為5千克/畝,冬季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1500千克/畝,以開溝埋施為好。施肥要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不可1次用量過大,以免傷根燒苗,平時要及時除草松土,防土壤板結。
產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