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李簡介紅葉李,別名:紫葉李,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米,原產亞洲西南部,中國華北及其以南地區廣為種植。葉常年紫紅色,著名觀葉樹種,孤植群植皆宜,能襯托背景。尤其是紫色發亮的葉子,在綠葉叢中,像一株株永不敗的花朵,在青山綠水中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紅葉李形態特征
紅葉李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多分枝,枝條細長,開展,暗灰色,有時有棘刺;小枝暗紅色,無毛;冬芽卵圓形,先端急尖,有數枚覆瓦狀排列鱗片,紫紅色,有時鱗 片邊緣有稀疏緣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橢圓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2-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圓鈍鋸 齒,有時混有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中脈微下陷,下面顏色較淡,除沿中脈有柔毛或脈腋有髯毛外,其余部分無毛,中脈和側脈均突起,側脈5-8對;葉柄 長6-12毫米,通常無毛或幼時微被短柔毛,無腺;托葉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邊有帶腺細鋸齒,早落。
紅葉李生長習性
紅葉李喜陽光、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對土壤適應性強,不耐干旱,較耐水濕,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黏質中性、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不耐堿。以沙礫土為好,粘質土亦能生長,根系較淺,萌生力較強。
紅葉李園林價值
紅葉李整個生長季節都為紫紅色,宜于建筑物前及園路旁或草坪角隅處栽植
紅葉李土壤要求
紅葉李苗圃地選擇和整地:苗圃地應選擇排灌和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土層要求為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整地前,每畝地均勻撒施1至1.5噸腐熟農家肥,并用50%多菌靈1500克或高錳酸鉀兌水撒于土中,進行土壤殺菌消毒;再用4000克50%鋅硫磷顆粒劑撒施殺滅地下害蟲。然后深耕、細耙、整平土地,清除雜草廢農膜等雜物,做畦。畦長根據圃地而定,畦寬1米;畦與畦之間留溝,溝寬0.3米,深0.2米。做好后稍加鎮壓,將畦面中耕耙平,準備扦插。
紅葉李病蟲害防治
紅葉李一般由細菌引起,致病細菌在枝梢或病葉上越冬。來年春借雨水或昆蟲傳播侵染。葉片發病時,初為水漬狀小點,后擴大成圓形病斑,病斑周圍有紫色暈環,之后,病斑干枯脫落,形成穿孔,有的多個病斑相連形成焦枯狀大斑,干燥脫落后形成大的穿孔。嚴重時造成葉片脫落。枝條受害后形成潰瘍,受害部位成暗紫色病斑,病斑上常發生大小不同程度的裂紋。該菌發育的適宜溫度24~28℃,華北地區一般5月發病,夏季高溫高濕季節為發病高峰期。嚴重時到8、9月份整棵樹的葉子都會千瘡百孔、斑斑駁駁,影響觀賞效果。防治方法:①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春季合理修剪,增加植株透風、透光性。②注意防治蚜蟲、草履蚧等刺吸式害蟲,減少傳染機率。③春季發芽前可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進行殺菌預防;發病期間噴95%細菌靈或65%的代森鋅500倍液,效果較好。
紅葉李繁殖方法
紅葉李屬落葉小喬木,樹冠圓形,枝葉紅褐色。葉卵形或倒卵形,邊緣具重鋸齒,葉紫紅色?;▎紊?~3朵聚生,粉紅色,單瓣。果實球形,初黃綠色,成熟是紫紅色?;ㄆ?~5月,果熟期6~7月。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的抗旱抗寒能力,也耐澇,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黏質中性、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根系較淺,萌生力較強。常用嫁接法:劈接、芽貼方法繁殖,嫁接苗生長快,就是工大本大,速度不行;砧木可選實生的桃、梅、李、杏等,我們江蘇花木場是用扦插方法:在秋天紅葉李落葉后,選1-2年生,粗度在3-8毫米,無病蟲害枝條,剪成長10厘米左右,扦插到寬120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的拱形棚里,過年春天小苗長到20厘米時,就可選陰天移植、分栽到大田里。這樣可以大量迅速發展,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吧!還可用壓條繁殖,但速度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