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柏斌 黎蕓熙報道 “2022全國萱草文化、育種與應用研討會”日前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通過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多家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圍繞業界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賈建中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國園林源遠流長,花卉是重要的園林元素,萱草代表母親的愛,象征著母愛的偉大。希望萱草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深入人心的中國母親花。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植物與古樹名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啟翔教授在視頻中介紹說:中國是萱草的故鄉,全世界萱草有15個種,我國有11個種。目前全世界萱草品種已超過9萬個。他說:“萱草不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而且還具有非常大的開發價值。本次研討會的召開,非常有意義,對促進萱草研究和產業發展均有推動作用。”
在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分會會長周武忠在以“中國花文化及其國家基地建設”為題的報告中,介紹了中國花文化事業的發展歷程和我國重點花文化基地建設及計劃開展的中國特色花卉小鎮建設的情況。他說:花文化是一種植物文化,已超越花卉行業成為生態文明時代的主流文化之一,花文化創新可以通過內容創新、科技創新、社會創新三個途徑實現。
長期從事月季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高俊平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國內外月季的產業地位、現代月季育種簡史和月季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月季采后保鮮技術應用等的最新進展,其目的是為我國的萱草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和經驗。高俊平指出:我國是月季育種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目前我國月季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北京林業大學高亦珂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萱草研究經驗,分享了始于1920年的現代萱草育種歷程,并從花色和花圖案育種、花徑及重瓣性育種、葉色育種、倍性育種等多個角度闡述了萱草育種的發展及現狀。高亦珂認為,未來萱草育種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抗病育種、延長單花期、連續開花、新奇觀賞特性等5個方面。分子生物學新技術和新資源的挖掘,將有助于萱草的育種目標實現。
浙江農林大學趙宏波教授在報告中,從浙江省花卉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等多個方面,介紹了浙江省花卉種質創新的現狀,同時分析了花卉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闡述“十四五”浙江省花卉育種總體思路,介紹了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化的新思路和建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的新理念。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張志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萱草育種經驗,介紹了國內外萱草產業的現狀與思考,國際萱草新品種登錄情況,同時分析了萱草育種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張志國指出,國外萱草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文化支撐,缺少基礎研究,抗性育種不夠重視,因此缺少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國萱草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應用歷史短,行業乃至社會對萱草的認知度和了解不夠。我國目前引種的萱草主要來自歐洲,品種多樣性差。抗性育種需要育種人員長期堅持工作,急需不同用途的專類品種。“我國目前還沒有自己的母親節和母親花,中華母親花及母親花文化需要普及和推廣,未來萱草的應用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張志國說。
在為推動萱草文化發展、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的本次研討會上,與會代表還就萱草的采后保鮮技術、雜交組合配置、轉基因花卉的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